70歲是衰老的分水嶺

70歲是衰老的分水嶺 


日本2022上半年銷售第1名的書,書名是「70歲是衰老的分水嶺」



該書重點:

人生百年,70歲是分水嶺。

IPS細胞可以分化內臟的細胞來自行治癒,被稱為萬能細胞。但卻無法分裂腦的細胞來從事治療。

70歲時若身體還健壯頭腦清晰,ㄧ定要持續運動 和 保持腦的機能活化運作。

隨著年齡的增加腦的前頭葉會老化,降低人的行為意願、以及思考和創造力。所以要讓腦的前頭葉活性化,其方法如下:

1. 退休後要多參加各種活動,多交朋友和參與人際交流,要避免隱居的生活。


2. 多吃肉類,可以增加俗稱幸福感的 Serotonin物質。


3. 養成外出接觸陽光的習慣,陽光可以增加腦內的幸福感物質,夜間會更產生Melatonin Hormone (褪黑激素)能使人深睡。


4. 生活要有變化,避免每天固定單調的生活,週末週日改變一下。


5. 由被動獲取知識資訊轉為主動多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

6. 養成固定持續的運動習慣,例如散步/游泳/登山/太極拳。


7. 多吃美食,將會增加前頭葉的幸福感物質,不必刻意減肥而營養不足。


8. 避免跌倒受傷,入院後恐會有許多併發症。


70歲的堅持,80歲才能持續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
*讓我們一起堅持下去!*  


 70歲是年齡分水嶺,身體如果出現6種變化,或是衰老的正常現象

“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,其實不是,人都是一瞬間變老的。” ---村上春樹


這是村上春樹最經典的語錄之一,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忽然發現白髮悄悄爬上了自己的頭,臉上的皺紋也多了,無論是飲食和睡眠,都不再像以前,好像自己瞬間就進入了衰老。




為什麼說70歲是年齡的分水嶺?


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,一直以來,科學家們在不斷探索衰老的“奧秘”。 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衰老理論。

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學者分析了涵蓋年齡0~81歲的10名受試者的數據,將受試者體內的3579個造血幹細胞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。

研究結果顯示,人體在65歲之前,體內的造血功能具有克隆多樣性和穩定性,而在70歲之後,造血功能的克隆多樣性則明顯下降,老年受試者中,30%-60%的造血是由12-18個幹細胞完成的,也就是說主要幹活的幹細胞不足20個。

 這個現象說明瞭衰老與體細胞突變有關,而衰老學說之一“體細胞突變學說”,認為突變引起的細胞形態變化及功能失調或喪失,是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。

而新的衰老理論就是,70歲後人體內的血液成分及造血功能急劇惡化,能明顯感覺到身體變得虛弱。 這也就是為什麼70歲后的老人容易罹患貧血,再生能力喪失,以及白血病等原因。


人類是淩駕於食物鏈頂端的高級生物,但仍然需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。 青壯年時期的人類身體是極為健壯的,免疫系統的健康可以為他們抵擋許多病毒的侵害。 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,當人類步入70歲的高齡之後,病痛也開始逐步“找上了門”。


身體出現這6種變化,是衰老的正常現象


1、睡眠問題


眠是人體維持生命運轉的重要生理功能,保持充足的睡眠,才能讓人體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。 而一旦失去充足的睡眠,出現以下的情況,就有可能對人體的生理心理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傷。

睡眠量不正常表現為嗜睡、昏睡、較短的突然睡眠、常伴有摔倒、睡眠癱瘓以及入睡幻覺等等。 如果出現這樣的癥狀,很可能是大腦出現了問題,許多腦類疾病都可能引起這些現象。

7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,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睡眠障礙問題,同時睡眠狀態的不正常,也能反映出身體是否患有某些疾病。 如果想要改變這種不健康的睡眠品質,就需要做出一些犧牲與改變。


2、眼前有黑點

面前出現黑點飛舞,這種現象在臨床上被稱之為飛蚊症,在70歲以上的人群身上常見,與視網膜和玻璃體退化有關。 但有時候出現飛蚊症也可能和視網膜脫落、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引起的玻璃體出血相關。


 3、免疫力大不如前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老年人的免疫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保護功能,一些細菌,病毒更容易侵入體內。 70歲以上的老年人,特別是在春秋兩季罹患帶狀皰疹的老年人會非常的多。

對於出現這種情況的朋友應該,保證自己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,合理的搭配飲食,積極的進行一些有氧運動。 同時到了70歲以上的朋友,應該多接種一些各種各樣疾病的疫苗,這樣能夠讓我們降低患上疾病的風險。


 4、腦力退化

到了年紀之後,我們大腦就會出現衰老,這個時候就有可能會讓我們記住事情會更加的困難,可能還會讓我們患上老年失智的癥狀。

如果我們不想要記憶力減退的話,最好是經常的對大腦的思維進行鍛煉,讓自己的大腦每天保持一個活躍的思維,這樣是能夠減少腦力退化的重要因素,平時的時候也要多注意補充一些對神經系統有意義的營養物質,這樣也是有助於維護大腦健康的。


 5、心臟問題

70歲以上的老年人除了骨骼容易出現問題,心臟也會產生一些變化。 像冠心病、心絞痛、心梗等各種疾病的高發患者都是老年人。

隨著人的年齡增長,各種器官都會走向衰老,心臟作為我們人體的中樞器官更是如此。 除了自然老化,長期的不良習慣也會引發心臟的疾病。 比如,過度抽煙喝酒、熬夜、暴飲暴食等等。


 6、骨骼流失加速

在上了年紀之後,大部分有1/4的人群會患上骨質疏鬆的問題,其中女性患有這種情況要比男性的比率大。 骨質疏鬆是骨代謝出現失衡,骨質流失加速造成骨強度下降的一種常見老年問題。

如果我們想要避免這種情況,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建養成一個堅持鍛煉的好習慣,有氧運動的同時也要注意定期的進行力量訓練,而且平時也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,鈣,鎂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K的營養物質,這樣就能夠減緩骨質疏鬆。


70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生?




1、注意飲食衛生

人到了70歲以後,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會降低,所以平時要多吃一些低鹽、低脂、低糖的食物,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、雜糧、豆製品、蛋奶等富含鈣質的食物,同時要注意均衡補充,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。


2、做你喜歡做的事

對老年人來說,積极參與生活,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也能有效緩解身心壓力,保持身心愉悅,更有利於延長壽命。 他們可以培養興趣愛好,比如養花、練書法和下棋,這有助於度過無聊的舊生活。


3、堅持運動

“生命在於運動”,運動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、增加組織器官的血流供應、改善身體的炎症問題。 但是很多教科書乃至科普,都在教老人應該靜養,不要做運動,他們認為運動會造成關節的損傷,導致關節提前報廢。

事實上,堅持合理、適當的運動對關節有促進作用。 雖然從理論上認為經常運動會損傷關節,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,經常運動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現關節問題。

當人處於運動時,各關節都在活動、擠壓、拉伸,關節液和血流供應都會變得異常豐富,那麼關節內組織受到的滋養就會增多,恢復速度會加快,衰老速度會減慢。


70歲好命長壽的分水嶺,血清素是關鍵!3個好習慣拒絕「斷崖式衰老」

      

 七十歲是與老化奮戰的最後機會

為了健康度過長期的老年時光,最重要的關鍵取決於八十歲之後是否也能保有健康的大腦功能;同時,七十歲時所具備的運動能力要如何繼續維持下去,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 



關鍵就在於七十歲的生活方式。七十五歲之前就罹患失智症或需要別人照護的比例尚不到一成。只要沒有意外受傷,或罹患重大疾病,應該就可以過著跟中高齡時相去不遠的生活。
只要在這段人生最後的活躍期好好努力過日子,無論是身體或大腦都能常保年輕,而且還可以延後自己需要別人照護的時刻到來。為了順利迎接健康的八十歲人生,七十幾歲的這段時期可說是非常重要。

1.年過70養生要保持活動意願、維持運動能力



為了讓自己年過八十歲後依然保有健康活力,在七十幾歲的生活中有兩大重點需要留意,那就是保持活動意願,以及維持運動能力。

雖然有些人是因為罹患了疾病而急速老化,但如果是沒有身染重症的人,活動意願降低也會加速老化。對任何事物都變得漠不關心、懶得活動身體、不想跟別人見面聚會、不願意外出等,過了七十歲後自然會出現這些現象。如果沒有刻意採取措施避免活動意願下降,日常的活動量只會越來越低,運動與大腦功能也會瞬間陷入老化。所以,過了七十歲後必須盡可能維持自己的活動意願,就是保持健康活力的關鍵。

此外,在運動能力方面也是一樣,七十歲是身體還可以如常活動的時期,如何度過這段期間,將會決定八十歲之後的身體狀況。因此,七十歲時一定要刻意進行適當的運動,這點非常重要。

具體而言,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?

2.吃肉的習慣可以讓人遠離「老化」



首先,為了預防活動意願下降,我建議大家「要多吃肉」。

年屆高齡後,很多人都會以為要盡量少吃肉,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對身體比較好,其實這是大錯特錯。實際上,跟以往年輕時相比,有些高齡人士每天的飲食都相當清淡,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,據說在七十歲以上的日本人當中,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的蛋白質攝取不足。

雖然大家都說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也漸漸偏向西方飲食,但其實一天攝取到的肉類也只有八十克左右;而美國人一天則會吃到高達三百克的肉類。我並不是鼓勵大家要吃得跟美國人一樣多,但日本人攝取的肉類實在太過不足了。而且這樣的傾向在高齡人士身上更明顯。

多吃肉不只是攝取蛋白質,與活力幸福、情緒健康也有關!下一頁看看醫師解說更多70歲後也能好命長壽的秘訣吧

隨著年齡漸長,有好幾個原因會造成活動意願下滑,其中一項就是大腦內的神經傳達物質──血清素(Serotonin)減少的緣故。血清素又被稱為「幸福荷爾蒙」,是一種能讓人感受到幸福的物質。有時候在某些不經意的瞬間,我們會感覺到「啊~好幸福喔」,這就是血清素帶來的感受。

血清素一旦減少,每天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就會變得越來越少,活潑積極的情感、年輕活力、活動意願也會日漸低落。讓人變得心情沉重、心浮氣躁、情緒不穩,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更是會隨之增加。

由於血清素的分泌會隨著年齡漸長而逐漸減少,因此年紀越大,活動意願就會變得越低落,罹患憂鬱症的人也會越來越多。

不過,即使年屆高齡,還是可以藉由改善生活習慣來對付血清素減少的問題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多攝取肉類。由於血清素的來源是一種名為色胺酸(Tryptophan)的氨基酸,肉類當中就含有大量的色胺酸。藉由積極攝取肉類,便能促進血清素的生成,避免行動意願隨著年齡降低。

3.曬太陽的習慣可以讓人保持年輕



適度曬日光浴的習慣,也能有效預防行動意願降低。如同我先前所說,血清素這種腦內物質與人的意願有著很密切的關聯,而照射陽光就能讓身體大量製作出血清素。

當我們在煩惱某件事時,若是一直待在家裡埋頭苦思,心情也會變得越來越低落;如果可以出門曬曬太陽,不僅心情會變得比較輕鬆,還能幫助我們恢復正面積極的心態。這正是因為大腦裡的血清素發揮作用的緣故。

憂鬱症患者通常大腦內的血清素並不足夠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有一種治療方式就是「光療法」。光療法指的是利用人工強光照射患者一段時間,對於改善症狀很有效果。光線對於人的大腦與心情就是有著如此深入的影響。

藉由沐浴在光線之下增加血清素的分泌,便能使心情放輕鬆,增強行動的意願與動力。

曬太陽有益長壽幸福,但又不想長斑、得皮膚病?下一頁看看日本名醫的超簡單日光浴方法!

不過,儘管日光浴如此重要,也不必鄭重其事地大費周章曬太陽。由於高齡人士照射到紫外線很容易生成斑點,所以不必特地搬一張躺椅到戶外曬太陽。

每天只要踏出屋外一次,讓自己沐浴在陽光之下即可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散步了。如果不習慣沒事出門散步,前往超市購物也不錯。總之請大家千萬不要一整天都只待在家裡,讓自己養成習慣沐浴在白天的晴朗陽光下吧!光是這麼做,就能有效預防高齡人士行動意願下滑的問題。

此外,沐浴在陽光下所製造出的血清素,到了夜晚則會在大腦裡製造出一種名為褪黑激素(melatonin)的荷爾蒙。褪黑激素又被稱為睡眠荷爾蒙,與人類的睡眠有著很密切的關聯。

年屆高齡後,越來越多人會出現淺眠、失眠的現象,這正是因為褪黑激素減少的緣故。年輕時想睡多久就能睡多久,但年歲漸長後,睡眠時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少,之所以早上特別早起,也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使褪黑激素減少所造成。

即使因為年齡漸長而使褪黑激素減少,白天出門沐浴在陽光之下,就能適當補充褪黑激素。因為只要在白天先製造出大量的血清素備用,到了夜晚就能自動轉變為褪黑激素。

褪黑激素若能增加,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,也能帶走憂慮不安,預防憂鬱症上門。若希望自己到了七、八十歲依然充滿活力,褪黑激素正是非常關鍵的腦內荷爾蒙。

雖然沒有必要特地空出一段時間曬日光浴,不過,最重要的是,一定要養成在白天出門曬太陽的習慣。過了七十歲後,至少外出曬太陽的習慣絕對不能省略。若是擔心疫情,就請在散步時與別人保持適當距離,盡可能維持白天出門外出散步的習慣吧!

本文摘自《幸齡人生70開始》/和田秀樹(日本精神科權威、高齡醫學專家)/商周出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 

留言

熱門文章